產品中心
多參數自動氣象站防雷裝置的日常維護保障長期防護效果。景區運維人員需每季度檢查避雷針和引下線有無銹蝕、變形,連接處是否松動;每月測試防雷器的導通狀態,發現劣化立即更換;每年進行一次接地電阻測量,確保接地電阻符合要求。在雷雨季節前,需全面檢查防雷裝置的完整性,清理接地體周圍的雜草和雜物,確保泄流通路暢通。同時,氣象站需配備雷電監測模塊,實時監測周圍雷擊活動,當檢測到雷電預警時自動切斷非必要設備電源
多功能型自動氣象站接地系統是防雷裝置的 “最終出口”,確保雷電流安全泄入大地。景區氣象站采用聯合接地網設計,將避雷針接地、設備外殼接地、電源接地、信號接地等所有接地裝置連接成一個整體,接地電阻嚴格控制在 4Ω 以下(高土壤電阻率地區可放寬至 10Ω)。接地體采用鍍鋅角鋼(50mm×50mm×5mm)或銅包鋼棒,長度 2.5 米,按梅花形布置 3-5 根,間距 5 米以上,通過水平接地體(40m
自動氣象站監測系統信號防雷器針對傳感器和數據傳輸線路提供防護,根據不同信號類型(如 RS485、以太網、無線模塊)選用專用防雷器。這類防雷器采用平衡式設計,在不影響信號傳輸的前提下,能快速響應雷電脈沖,通過放電間隙或壓敏電阻將感應過電壓限制在 50-200V,同時通過接地端泄放干擾電流。景區氣象站的風速、風向、溫濕度等傳感器信號線均需串聯信號防雷器,防雷器與線路的連接采用插拔式設計,便于維護更
一體化自動氣象站內部防雷裝置聚焦感應雷和傳導雷防護,阻斷雷電脈沖對電子設備的侵害。電源防雷器是關鍵防護設備,按層級安裝在氣象站供電系統中:第一級安裝在市電接入端(若有市電),采用大通流容量(40-60kA)的開關型防雷器,可泄放大部分雷電過電壓;第二級安裝在設備配電箱內,選用限壓型防雷器,標稱放電電流 20kA,進一步降低殘壓;第三級靠近設備電源接口,采用 10kA 以下的精密防雷器,將殘壓控
社區自動氣象站引下線作為雷電能量傳導的通道,負責將避雷針接收到的雷電流安全導入接地裝置。景區氣象站通常采用兩根引下線對稱布置,材料選用截面積不小于 25mm² 的銅纜或 40mm×4mm 的扁鋼,引下線從避雷針底部垂直敷設至地面,路徑盡量短直,避免彎曲和銳角,減少雷電流傳輸過程中的阻抗。引下線與避雷針、接地裝置的連接采用放熱焊接工藝,形成分子級結合的連接點,接觸電阻小于 0.03Ω,確
6要素自動氣象站外部防雷裝置承擔直擊雷防護的核心作用,通過主動攔截將雷電能量引入大地。避雷針是常用的直擊雷防護設備,通常安裝在氣象站監測塔頂端,高度高于所有傳感器和設備 1.5 米以上,利用 “放電” 原理在其周圍形成電場集中區,使雷電優先擊中避雷針而非氣象站設備。景區氣象站的避雷針多采用熱鍍鋅圓鋼或鋼管制作,直徑不小于 12mm,針尖經過鈍化處理避免腐蝕,針體與監測塔鋼結構可靠連接,確